黃連登
(b.1907 - 1983)
日據時期畢業於台南二中(現南一中)
就讀廈門美專
之後隨老師王逸雲進入日本東京美術學校,四年學成畢業,遂前往廈門美專服務三年,接著轉至大陸其他地區任教,一直到光復後,始返台定居台南。
就黃連登的年齡和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的時間來看,他應是台灣最早期幾個留日習畫者之一,以生活照來看,他與陳澄波、郭柏川、廖繼春等台灣前輩畫家均有密切交往,但因個性與世無爭,雖致力於繪畫,提出作品參加展覽者聊聊可數:僅見於第四屆台展、油畫大展、青雲美展、台南美術會展等。
黃連登的作品大致上是循印象派的方式,一般觀賞者均可感受到作品中的陽光、空氣、量塊等清新明朗之美。據統計,黃氏去逝後留下作品二百餘件,內容為花、魚、水菓、風景等,大抵上以大自然為主。在自然的刻劃上,他是有相當亮麗表現的,而在自然的表象之外,他要訴說的是什麼呢?是與自然相乘之道呢?或者是在本身意識之外,與自然的遭逢呢?
黃連登曾自述說:「繪畫對我而言是逍遙的。」他沒有刻意設訂努力目標,也不追求功成名就,只是不斷的繪畫,而且是為了繪畫而繪畫。這使我們想起了莊子,他在逍遙遊中,藉天上之大鵬以觀人世,這是他對世事紛爭的根本看法;而黃連登的逍遙遊在那裡呢?就在林樹的穿梭之中,就在南台灣陽光的灑綴之間,就在作品的顯像之時,在此時間空間裡,人與自然相乘,神聖也在聖顯中展現了自身。